新与旧、变与不变:纽约唐人街的食物与人 ——纽约时报

ELAINE CHEN2018年12月20日


虽然作者的公寓旁边就有一家亚洲超市,但她说她仍然会去华埠,因为那儿食物的种类更多,也因为那片街区的喧嚣和能量。 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即使是在从我住的地方到曼哈顿的华埠要花好几个小时的时候,那里也是我家购买食品杂货的地方。几十年前,在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你找不到同样种类和质量的中国农产品、肉制品和干货。

但这已有所改变。

皇后区的法拉盛、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以及纽约市其他地方已经有了更便宜的选择,把工薪阶层的华裔移民从毗邻时髦的苏豪区(SoHo)和翠贝卡区(TriBeCa)的华埠吸引走了。

随着华埠人口的变化,养活这个社区的食品杂货店和特色食品店将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社区的华人之所以能够不断为维系社区提供养分,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商贩的存在,”华埠居民、该社区的业主简·李(Jan Lee)说。“人们对社区高阶层化改造的想法是,一杯咖啡要8美元,但在这之前你会看到的是,为社区提供便宜食物的鱼贩子或水果商没有了。”

多年来,华埠一直在帮助我的美国第三代子女们了解作为台湾裔美国人意味着什么,不仅因为他们在那里上普通话学校,也因为他们在那里吃那些看起来不怎么干净、没有经过消毒和去骨去皮的食物,而这同样重要。

但是,尽管纽约市的华裔人口持续增长,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70%以上,但曼哈顿华埠的华裔居民人数正在减少。据人口普查数据和纽约市社区地图,华埠的华裔人口自2000年以来已经下降了30%。

我采访了一些食品店主,他们在华埠经营着第一代或第二代的家族生意。他们的回答既让我感到惊讶,也给了我启发,让我认识到,虽然有些人认为这个社区正在衰落,也有一些人认为它只是在经历一个过渡期。


香港超级市场的刘易斯·胡(Lewis Wu)说,超市扩大了乳制品的种类范围,以同时服务华人和非华人顾客。 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刘易斯·胡(Lewis Wu),50岁香港超级市场(Hong Kong Supermarket),Hester街157号

刘易斯·胡的父亲从缅甸移民美国后,于1973年在华埠的东百老汇街上开了他的第一家店,那是一家小小的干货杂货店。
店里生意兴隆,尤其是在中国的旧历新年。“里面简直就像是个沙丁鱼罐头,”刘易斯·胡回忆说,“一整天都排着长队。”
他很喜欢那种场景。在他看来,选择产品、发现什么东西能以什么价格卖出去,就像是做小小的实验。
所以,当他的姐妹们选择了行医或当牙医时,他选择了家族生意。
香港超市有上下两层,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是华埠最大的超市之一,比曼哈顿的大多数食品杂货店都大。店里有几个养着活鱼和贝类的缸,有现切现卖的新鲜肉,有排满整个后墙的冷冻商品柜,地下层销售厨具、各种香草、大米和各种面条。


与一些较小的商店不同,香港超级市场的某一产品往往有多个品牌的选择。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香港超级超市的各种零食和其他产品的一小部分。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香港超级市场,作者的孩子们喜欢在地下楼层的过道里奔跑,这里往往没有一楼那么繁忙。 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就在几年前,香港超市扩大了店内非亚洲产品的选择,增加了酸奶和冷盘切肉等食品,不过刘易斯·胡解释说,有这些购买需求的不只是非华裔顾客。
虽然他的顾客群过去更多的是第一代华裔,但他说,现在他也看到更多的第二代美籍华人和非亚裔。
刘易斯·胡的家人还在新泽西州东不伦瑞克和纽约皇后区的法拉盛开了店,以争取华埠以外日益壮大的亚裔社区顾客。
“和恐龙一样,”他说,“如果你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话,你就活不下去了。”
但他补充说,虽然华埠的租金相对较高,但这家位于Hester街的店面销售额也高,所以它还是最挣钱的店。

张梅(Muoi Truong,音),51岁桑树街(Mulberry Street)上离运河街(Canal)不远的街摊


张梅(Muoi Truong,音)说最繁忙的时间是周末,来自全城各地的人都来到华埠购物。 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12月不久前的一个下午,人们可以看到穿了六层衣服、戴了三顶帽子的张梅。
她在桑树街离运河街不远的地方摆街摊,面前的三张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颜色的热带水果——粉色的荔枝、红宝石色的毛丹、黄色的芒果、浅绿色的台湾番石榴,以及紫红色的火龙果。
一位犹豫着是不是买盒草莓的顾客问道:“甜吗?”
“像你一样甜美,”51岁的张梅几乎本能地回答。
华埠的社区活动人士陈家龄(Karlin Chan)把张梅介绍给了我,她和丈夫在这个摊位卖水果已经20多年了。她有兄弟姐妹在运河街往东更远的拐角处经营着一个类似的摊位。


柿子是作者两岁孩子的最爱。 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张梅摊位上展示的火龙果,它们的内部可以是白色或深粉色的,带有类似猕猴桃的黒籽。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张梅通常早上8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0点收摊(她83岁的母亲也经常把整天的时间花在摊位上)。
但她说,她的生意已经不如过去了,整天站着工作也开始让她感到疲惫不堪。她指着自己弯曲的双腿说,她的膝盖一直不好。
她会让四个孩子中的一个继续这个生意吗?“当然不会,我希望他们都能上医学院!”她说。她的两个最大的子女正在上大学,一个在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一个在里士满大学(University of Richmond)。
我住在密苏里州的80多岁的叔叔说,想在去世前再吃一次番荔枝。那是一种类似红毛榴莲、从美洲传入东南亚的水果。我们在张梅的摊子上买了一个给他寄去。

伍启芳(Paul Eng),51岁宏安豆腐店,将于2019年初在Division街81号开业


伍启芳举着他家族的最后一家商店“宏安”的牌子。 伍启芳计划在以前制作豆腐的地点开一家新店。 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伍启芳真的想吸引每一个人。
他的新店将供应亚洲美食的改良版,以吸引热衷“小吃、吃货文化”的年轻食客,大体上就是能很快吃点儿,通常要新颖、适合拍照,可以是甜味或咸味。
店面还将售卖传统的豆腐、其他豆制品以及年糕,服务华埠的老居民。
“我仍然想服务这个社区,”伍启芳说。
虽然家里一直经营豆腐生意(他的父亲曾拥有勿街[Mott St]的宏安[Fong Inn Too],那是纽约最老的豆腐和面条小食店),但这家新店对他而言多少是个意外的转折。
他一直都不喜欢在父亲的店里工作。“任何需要经管的小事情,必须马上去做,一周七天都是如此,”伍启芳说,他是家中老小。
于是几年前,当父母和兄长问起他是否想接管家里的生意时,他表示没有兴趣。
2017年2月,宏安关了门。
但眼下,51岁育有两名幼子的伍启芳在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再做自由摄影。他已经在俄罗斯当了10年商业摄影师,并在那儿认识了他的妻子。


伍启芳的家族店面是作者的母亲偏好吃豆奶冻配姜糖浆的地方。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伍启芳在家里制作豆浆。制作豆浆、豆腐和豆奶冻的步骤都是从浸泡干大豆开始,之后煮沸和过滤它们。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和父亲原来那家店不同,新店将供应豆奶冻这类食品,配有红豆和绿豆、珍珠或仙草冻做浇头,这是他在台湾旅行时引进的美味组合。
“谁会想到?”伍启芳的眼睛一亮。“这玩意我在整个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吃过,但全放一起?噢,天呐!”
店名仍叫“宏安”,不过这次音译为Fong On。
“我将把我会的每一样都放进去,”他补充说。“摄影、营销、艺术指导。”
我问他,在抗拒了这么多年后又回到豆腐生意上,父亲若仍健在,会怎么说。他的回答是:“我早就跟你说过嘛。”

王徐婴(73岁)、史蒂文·王(39岁)和弗里曼·王(42岁)格兰街(Grand Street)276号福旺海产(Aqua Best Seafood)


弗里曼·王对于社区的转变并没有过于感伤。“时代在变,”他说道,“我记得华埠小得多的时候。” 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顾客们、甚至小贩们都叫她“妈咪。”
虽然店面不归她管了,但73岁的王徐婴还在负责收银,也喜欢跟老顾客拉家常。
“待家里太闷了,”她说。
大约30年前丈夫去世后做起来的生意,现在由两个儿子——42岁的弗里曼和39岁的史蒂文——和其他家庭成员一道经营。
但她依然每天前来“指出他们应当注意的地方,以及怎么解决问题,”她补充说。
这家宽敞的店有一整面墙被玻璃鱼缸占据,里面摆满了澳洲肺鱼、斑点虾、峨螺、珍宝蟹、帝王蟹和龙虾。店中央是一盘盘的大蛏子和其它贝壳海鲜,旁边是几种冰冻鱼,后面有一桶蛙(以防吓到非华人顾客,史蒂文·王解释说)。
弗里曼·王在金融行业工作了十年。但当他的工作要求调动到俄亥俄州时,2004年他决定全职投身福旺。
“我需要一点时间弄明白我想干什么,”他说。


在出发前往华埠买杂货时,作者有时会和她的孩子开玩笑,说他们要去水族馆。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福旺海产的整面墙几乎都装置了蓄水池。华埠的商店经常供应活海鲜。MARY INHEA K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自那以来,这里的业务和所在街区有了很大变化。从前的邻居是十来家其他华人所有的海产店,现在变成了一家冰激凌店、一家越南餐馆以及其他的店铺。
另外,有了Blanca和Del Posto这样的餐厅客户,以及附近的中餐馆,批发现在占到了它收入的九成。
史蒂文和弗里曼·王跟Talde餐厅的前行政主厨合作,打算开一家叫埃塞克斯珍珠(Essex Pearl)的海产市场和餐厅。餐厅将在明年春季就绪,位于新的埃塞克斯路口(Essex Crossing)——纽约下东区一片巨大的开发项目。
菜单将不局限于中式,而是混合了犹太、西班牙和亚洲美食,以此向这片社区的历史致敬。
弗里曼·王说,“作为第二代和第三代,我们对华埠是什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